追陈逐新 | 郑福兰堂百年时代共振之路

2024-08-24

灼灼岁序,恰似朝露,在时间涤荡之间,中华文明将五千年历史凝于建筑、典籍、文化之中,中医文化穿越千年、生生不息,成为独具璀璨的文化瑰宝。

创建于1821年的郑福兰堂中医馆,在中医文化已然成熟的觉醒年代,有幸将实践百年的古方秘典传承至今。

百年国货的历史进程

   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,回顾其发展的前世今生,大致可分为:远古起源时期(伏羲采药)、战国发展期(四大中医名著问世)、明清成熟期(康熙年间医疗体系改革完成)。

郑福兰堂创立之时,正处于清朝中医药行蓬勃时期,彼时广东地区已组建大量中成药生产基地,郑福兰堂借势完善的中医制药环境,诞生于以中成药享誉海外的广州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1821年,道光初年,广州郑福兰堂总号开业,秉持“择良药以盈羸躯,经久制以正药力”的制药准则,成为享誉广州的诚信药行。

     清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上海被迫开埠,西方药品和医疗器械开始传入,上海一时成为商业中心,各地药店、药材行纷纷去沪开店。例如当时著名的蔡同德堂药号及鹿芝馆中药店,都成为首批迁移的药铺,郑福兰堂为求发展之道,也一同奔赴上海。

晚清期间,上海作为江南文化与商业中心,依然充斥着繁华的喧嚣,郑福兰堂凭借精良的制药技艺与良善的行医之道,顽强屹立于飘摇国局之中。光绪五年(1879年),郑藻如作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,为郑福兰堂提笔写序,称赞郑福兰堂“平价发售,忠在利人,善承先志”,是救民济世的良心药行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在民国与建国初年间,这家百年药行依然砥砺前行,1937年,广东总号郑福兰堂出版《郑福兰堂丸药全集》,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题写书名、戴季陶题词,薛笃弼等众多社会名流为书写序。

1959年,为适应中成药需求量增加,郑福兰集结众多“广帮药号”融为一体,成为“岭南医药集大成者”。经过历代传承人的延续,郑福兰堂养生理论和方法逐步丰富和完善,发展为康养、药膳、动调、诊疗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世家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顺承时局,谋求发展

      时至今日,中医改革成为势在必行之举,郑福兰堂洞见传统中医文化的康养之道,决定将中医调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发展为全新的现代疗愈方案。

     依据郑福兰堂医典《宝饵留香》所述,身体康养需内调+外养相结合,通过精选良药,辅以外用推拿、点穴、针灸等传统养身之道,能够内外协同调养身心,对于现代普遍的亚健康问题有理疗之效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洞悉个性化、多元化的消费趋势,郑福兰堂开启了国民中医复兴之路。依托线上营销场景,结合现代养生趋势,郑福兰堂身体康养项目一经上线即引发广泛响应,在抖音、美团、大众点评等多个线上平台实现百万爆单,也印证了中医康养在现代消费场景中依然有深厚的影响力。

    作为百年传承的金字招牌,郑福兰堂承载着承先启后的历史重担,在消费新趋势之下,郑福兰堂将继续坚守经典、传承新章,帮助老字号品牌增加外趋力,从生活美容、养生方向进行破圈,将百年文化继续延伸,探索中医康养在互联网零售中的生存之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分享